3种中药超微粉的药理作用观察2016-06-27
摘要:为了研制和开发速效、高效的新型中兽药制剂,本试验分别观察了三七、元胡、大黄超微粉对小白鼠的凝血作用、镇痛作用和肠蠕动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三七超微粉和普通粉与对照组相比,三七超微粉具有显著的凝血作用(P<0.05),而三七普通粉凝血作用不显著(P>0.05);元胡超微粉和普通粉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P<0.05),但元胡超微粉比普通粉的镇痛作用显著(P<0.05);大黄超微粉和普通粉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极显著的促进肠蠕动作用(P<0.01),但是,在药物浓度相等时,大黄超微粉对肠蠕动的平均推进率比大黄普通粉促进肠蠕动的作用显著(P<0.05)。
关键词:中药超微粉;三七;元胡;大黄
中药三七对血液系统具有多种药理作用(李兆健,1996;温俊达等,2006),如止血和抗血栓形成、促进骨髓造血功能等。元胡止痛作用较乳香、没药、川楝子、五灵脂为强,为中药中的止痛良药(李见春等,2004)。大黄性味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具有凉血止血、泻火解毒、活血化瘀、利湿退黄、泻下通便等功效(哈斯其美格,2006)。但是,中药材细胞外面都包围着比较坚韧的细胞壁,壁内具有生命活性的物质总称为原生质体,主要包括细胞质、细胞核、质体、线粒体等,其中含有多种非生命的物质,另外还存在一些生理活性物质;相邻的两个细胞由果胶类物质的胞间层把两个细胞粘连在一起。中药材的有效成分通常分布于细胞内与细胞间质,而以细胞内为主。中药材的细胞直径一般为10~100μm,经常规方式粉碎(150~200目)后,主要破坏的是细胞之间的胞间层,多数细胞是完整的,这时的粉粒细度为150~180μm,粒子由数个、数十个甚至更多的细胞组成,细胞内的有效药用成分的溶出需穿过数个甚至数十个细胞壁才能进入溶媒中,而后被机体吸收,而且相当一部分细胞内的有效成分不能穿过细胞壁进入溶媒,即不产生药理作用。中药经超微粉碎后,不仅破坏细胞之间的胞间层,而且将细胞打碎,粉碎后得到中药微粉可以达到300目筛(孔内径为47μm)全通,其粒度分布中心D50=12~15μm,上限尺寸<47μm,比200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的中药极细粉200目75μm 95%,150目90μm 100%的上限尺寸90μm约小50%。
中药经超微粉碎后,由于其表面积和孔隙率增加,从而具有良好的吸收性、吸附性、溶解性、化学活性等,试验研究发现中药经超微粉碎之后,不仅可以提高中药的生物利用度,有效降低中药的毒副作用,增强临床疗效,而且方便、经济。本试验观察了三七、元胡、大黄3种中药普通粉和超微粉对小白鼠的凝血、镇痛、肠蠕动的药理作用,为研制中药超微粉制剂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中药普通粉及其超微粉制法 中药超微粉由云南三七、浙江元胡、青海大黄(均购自河南省禹州市药材公司),按照《中国兽药典》2005年版二部项下鉴别合格,分别做普通粉碎(80目筛)和超微粉碎(超微粉碎棒磨机)处理,经显微镜检测普通粉粒径为160~180μm,超微粉粒径为30~40μm,分装后备用。
1.2 试验动物及分组 健康小白鼠53只,雌雄不分,体重18~22 g,由本校动物室提供。随机分为中药三七、元胡、大黄试验组,其中三七、元胡试验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大黄试验组在试验前停食24 h。
1.3 三七对小白鼠的凝血作用(毛细玻管法) 取三七普通粉和超微粉,分别用蒸馏水配制成0.1 g/ml,另设蒸馏水对照组;取小白鼠称重、标记,均按0.2 ml/10 g体重灌胃,1 h后用毛细玻管插入小白鼠眼球静脉丛(深4~5 mm),自血液流进玻管内计时,待血柱约5 cm时取出毛细玻管,平放于实验桌上,每隔30 s折断毛细玻管两端约0.5 cm,并缓慢向左右拉开,观察断端有无凝血丝,记录从毛细玻管采血至出现凝血丝的时间即为凝血时间,两端取平
均值(章元沛,1996;徐叔云等,2002)。
1.4 元胡对小白鼠的镇痛作用(热板法) 将恒温水浴锅内的水加热至55±0.5℃,取小白鼠放置到500 ml烧杯中,将烧杯连同小白鼠一起放入55±0.5℃的水浴锅中,测定各小白鼠的正常痛反应(舔后足或抬后足并回头)时间,共测2次,痛反应时间每次均不超过60 s者为合格。取元胡普通粉和超微粉分别用蒸馏水配制成1.0 g/ml,另设蒸馏水对照组;取合格小白鼠称重、标记,均按0.3 ml/10 g体重灌胃,于给药后15、60、90、120 min按上述痛反应测定方法分别测定痛反应时间1次,如小白鼠在热板上60 s无痛反应,按60 s计算,并作好记录(章元沛,1996;徐叔云等,2002)。
1.5 大黄对小白鼠胃肠蠕动的作用(炭末推进法)
取停食24 h体重相近的小白鼠,随机分组,称重、标记;取大黄普通粉和超微粉,分别用蒸馏水配制成0.1 g/ml,另设炭末对照组(用蒸馏水配制成0.1 g/ml);分别用上述2种药液和炭末蒸馏水液均按0.3ml/10 g体重给小白鼠灌胃;于给药30 min将小白鼠脱颈椎处死,打开腹腔,分离肠系膜,剪取上端至幽门,下端至回盲部的小肠,将肠管拉成直线测量其长度作为小肠总长度;以幽门为起点,测量炭末在小肠内移动的距离作为炭末的推进距离,炭末推进率=炭末在肠内推进距离(cm)/小肠全长(cm)×100%,并作好记录(章元沛,1996;徐叔云等,2002)。
1.6 统计分析 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三七对小白鼠的凝血作用和元胡对小白鼠的镇痛作用,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大黄对小白鼠肠蠕动作用的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 三七对小白鼠的凝血作用 三七对小白鼠的凝血作用,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三七超微粉组的凝血作用比普通粉组快85.3 s,经检验两者差异显著(P<0.05),三七超微粉与普通粉相比,三七超微粉具有显著的凝血作用;而三七普通粉组比蒸馏水组快15.3 s,经检验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三七普通粉的凝血作用不显著(P>0.05)。
表1 三七对小白鼠的凝血作用
2.2 元胡对小白鼠的镇痛作用 元胡对小白鼠的镇痛作用,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给药后15~120 min,平均痛反应时间元胡普通粉组为43.4 s、元胡超微粉组为54.4 s、蒸馏水组为36.8 s,元胡普通粉的平均痛反应时间比蒸馏水的平均痛反应时间长6.6 s,经检验两者差异显著(P<0.05),说明元胡普通粉比蒸馏水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元胡超微粉的平均痛反应时间比元胡普通粉的平均痛反应时间长11 s,经检验两者差异显著(P<0.05),说明元胡超微粉比普通粉又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
2.3 大黄对小白鼠胃肠蠕动的作用 大黄对小白鼠胃肠蠕动的作用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高浓度(1.0 g/ml)、中浓度(0.8 g/ml)大黄超微粉对肠蠕动的平均推进率分别比高浓度(1.0 g/ml)、中浓度(0.8 g/ml)的大黄普通粉快5%;低浓度(0.5 g/ml)大黄超微粉对肠蠕动的平均推进率比低浓度(0.5 g/ml)的大黄普通粉快6%;高、中、低浓度(1.0、0.8、0.5 g/ml)的大黄超微粉和普通粉对肠蠕动的平均推进率均比对照组(碳末生理盐水)的药理作用极显著(P<0.01);在药物浓度相等时,大黄超微粉对肠蠕动的平均推进率比大黄普通粉的药理作用显著(P<0.05)。说明大黄超微粉和普通粉都具有显著的促进肠蠕动作用,但大黄超微粉比普通粉的作用显著(P<0.05)。
3 讨论
药物的起效时间、作用强度取决于药物在动物机体内的吸收快慢和多少。由试验结果可知,三七超微粉和普通粉与对照组相比,三七超微粉具有显著的凝血作用(P<0.05),而三七普通粉凝血作用不显著(P>0.05);元胡超微粉和普通粉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P<0.05),但元胡超微粉比普通粉的镇痛作用显著(P<0.05);大黄超微粉和普通粉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极显著的促进肠蠕动作用(P<0.01),但是,在药物浓度相等时,大黄超微粉对于肠蠕动的平均推进率比大黄普通粉促进肠蠕动的作用显著(P<0.05)。其原理是中药经超微粉碎后,粒径变小,表面积增大,在胃肠道的溶解度增加,单位时间内在机体胃肠道中有效成分释出的数量和速度都显著高于普通粉,所以超微粉比普通粉的起效时间显著缩短,作用强度更大。
常用中兽药制剂有普通散剂、超微粉散剂、口服液、注射液、片剂、颗粒剂等。其中普通散剂、超微粉散剂比口服液、注射液、片剂、颗粒剂的生产成本低,还适合于群体动物给药。多数试验资料显示(赵建平等,2008),中药超微粉散剂的有效用量是普通粉的1/3~1/2,而且还可混悬饮水给药,并具有药理作用迅速、疗效可靠、节约药材资源、生产加工与包装运输综合成本低等优点,所以中药超微粉散剂在肉鸡、蛋鸡和猪病防治中的应用前景较好。